Share:

中医五音疗愈身心

相关资讯

近年来,音乐治疗学受到重视。《黄帝内经》就提出五音治疗疾病的观点,将“角徵宫商羽”与五行相对应,并以此作为理论指导。传说在古代,有的医生不用针药,音乐也能治疗疾病,所谓“一曲终了,病退人安”。在繁体字中,乐、药、疗三字同源。由此可见,音乐与药物、治疗有着天然的联系。古代音乐五音疗愈,即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,从而作用于五脏,改善健康,是为“中医五音疗法”。

中医五音疗法有哪些作用?

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着一定的振动频率,根据“同声相应”的原理,古人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五脏和五音之间的对应关系,不仅通过音乐表达情感,而且运用不同属性的音乐对人的心理、生理以及病理状态等产生不同的影响,如角调式的音乐五行属“木”,具有柔和舒缓、亲切清新的特点,演奏或聆听角调式音乐,如《梅花三弄》《平沙落雁》等,可以疏肝解郁,柔肝健脾,适合五志易“怒”的人群;羽调式的音乐五行属“水”,往往婉转清悠、哀怨流畅,如《胡笳十八拍》《昭君怨》《梁祝》等,具有养阴益肾、补肝利心的作用,适合五志多“恐”的人群。

古代中医认为如同药方配伍一般,中医五音疗法中乐器的搭配、音调的变化,与情志、脏腑之气产生共鸣,达到畅通经脉、振奋精神的效用。

现代医学理论则认为,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,如心率、心律、呼吸、血压等吻合时,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,从而对人体进行调治。

中医五音疗法如何应用?

中医五音疗法是疗愈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。当人们处在病痛中时,也许一段悦耳的音乐就会极大地疏解紧张情绪,缓解身体疼痛,安抚心灵。大家可根据以下介绍,自行聆听相关的乐曲。

五音疗法:角音入肝

角音条畅平和、亲切爽朗,具有“木之特性,对应五脏之“肝”,

可疏肝解郁,调畅情志,用以治疗肝气郁结、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。以角音为主的音乐有古箫、竹笛和木鱼等演奏的悠扬舒畅之曲,如玉屏萧笛。

五音疗法:徵音入心

徵音旋律热烈明快、轻松活泼,具有“火”之热情奔放,主入“心”,可用于治疗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、心神涣散病症。以徵音为主的音乐主要为古筝等丝弦乐器演奏的清脆悦耳之曲。

五音疗法:宫音入脾

宫音悠扬沉静、淳厚庄重,如“土”般宽厚包容,入“脾”,可健脾胃,助消化,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以宫音为主的音乐主要有埙、笙等乐器演奏的浑厚低沉之曲。

五音疗法:商音入肺

商音高亢悲壮、铿锵有力,如“金”般肃杀、萧瑟,对应“肺”脏,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、肺失宣降所致病症。以商音为主的音樂昂扬雄浑,主要是用磬、编钟等金石类材料制作的乐器演奏。

五音疗法:羽音入肾

羽音风格清幽柔润、凄切哀恋,如水般婉转流淌,对应五脏之“肾”,可引阳入阴,治疗恐惧引起肾气虚弱、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。以羽音为主的音乐旋律比较哀婉柔和、苍凉柔润。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热门资讯